66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66小说网 > 带着农场当崇祯 > 4.恩科

4.恩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为了补充两白旗的力量,后金也只得分出大量的精力去抓捕生女真等野人,短时间算是再没有能力去打蒙古人和大明腹地的主意。

靠近东北的蒙古人听闻后金和林丹汗损失惨重,虽说没有背弃和后金的盟誓,不过和大明的接触也开始变得频繁。

北方形势终于开始朝着向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

进入四月,万众瞩目的殿试终于展开。

殿试只考一场,内容是时务策论,题目是朱伟迪让内阁大佬们商量后定下的。殿试过程也简单,考完后当天交卷,直接糊名,不用誊抄,第二天由读卷官评阅。

朱伟迪自然要去考场看看考生的答题状况,按礼制考上们不能抬头,那些新科进士们也不敢抬头,或在埋头苦思,或在奋笔疾书,少数不小心察觉到皇帝正在看着自己的,甚至还吓得两股发颤。

这种大场面的考试让朱伟迪想起了高考,他这时才想起,中国人对高考的热衷,大概就是源于科举这种千军万挤独木桥的活动。

几场考试下来,通过了会试,便有一场富贵等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的诱惑也难怪千万人趋之若鹜。而今坐在这里的几百人,都是这种登上天子堂的幸运儿。

不过他们的幸运,到底能持续多久,在朱伟迪这种异数到来后,也已经是未知数。科举这种玩意,朱伟迪并不喜欢,如果条件允许,他是巴不得早日废掉。

当然,现在连盐政他都不敢动,科举这种根本制度就更不敢动了。科举虽说有许多毛病,但是终归还是为普通家庭提供了一条上升通道,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正面意义还是有的。

殿试第二天,读卷官分出三甲名次后,朱伟迪便在文华殿,听着他随意从执政大臣中指定的读卷官跪在自己面前读大臣们定出的前几名的卷子。

为了表示对此番科举的重视,朱伟迪打破惯例,要求把前三十六名的卷子都读一读。

结果却是坑了自己,得到少年朱由检的学识,加上自己古文功底也不算差,朱伟迪倒是听得懂那些文言文,不过长长的策内容他听了几张卷子后就失去了兴趣。一篇短短的策论,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怎么可能能看出一个人的才学。

由于他听读卷官读卷时已经走神,最后只得用抓阄的方法确定了一甲进士的名次。这样的草率,让朱伟迪也不禁哑然失笑。

读卷后的第二天,一早朱伟迪就来到华盖殿,走完这次科举考试最后的程序。

人员都到齐后,内阁官员进至御前,便开始依次拆卷,开始上奏考生姓名和籍贯。

反正也是抓阄的,名字朱伟迪也懒得去改了,直接按已定好的名次把这些人的名字记录进了皇榜。

对这些人的名字,朱伟迪也懒得去记,只记得状元是叫刘若宰。而这帮人里后世名声最大的史可法,只得到了三甲同进士出身,而科举三甲出身的,若是在承平时期,想要成为重臣几乎是不可能事件。

然后引起朱伟迪注意的那两有着奇葩名字的朱大受和万户侯,居然都登上了二甲的名单。

朱大受就不说了,朱伟迪也只是被自己的某腐女女友影响,才会注意这奇怪的名字。听那万户侯的名字时,朱伟迪和周围的官员脸上的神色都有些古怪,朱伟迪琢磨着——这人的爹大概是想让他去立个盖世的功勋,这名字就体现了他爹望子成龙的远大志向,他奇怪的是这货怎么就不去参加武科举,跑来考什么文进士是要闹哪样。

不过朱伟迪想想也释然了,大明朝现在是以文治武,一般情况下,想当大军统帅立下能封万户侯的功勋,似乎还是当文官靠谱点。

因为天启帝新丧,此次科举按礼部的要求一切都要从简,传胪、放榜、赐宴和习仪等官方仪式全部是能省则省。

朱伟迪只单独接见了一甲的三个人,状元刘若宰的应对倒是让朱伟迪很满意,只是这人长得不怎么样,而正好更年轻的榜眼也长得不怎么样,差点没让朱伟迪把这一榜换了。

二甲和三甲的进士朱伟迪也照例一起接见,只是走了个过场。

至于考上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史可法,朱伟迪也懒得去看,他读过的史书都只是说这人有节气,能力也不见得有多好。朱伟迪并不想要什么抗击鞑子的节气,现在他完全不担心什么鞑子,他要的是有做事能力的人,至于节气,朱程理学弟子那又臭又硬的节气还是少一点为好。

朱伟迪也清楚,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成天揣摩他意图的官员,提了史可法的名字一定会让人产生一些误会,这个史可法是会官运亨通,对其他人就不是很公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