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议已定,庐江郡的战争机器便迅速开动起来。
原本住在城外的十万流民被收入城内,组织起来的民夫不再去工地造田、兴修水利,而是加紧修葺城防。
只是从前天起,这天就像被人捅漏了,暴雨如注。
因为连降暴雨,严重影响了加固居巢城防的进度。
不少官员建议袁否放弃居巢退守皖城,便是纪灵等原仲家王朝的文武官吏也做此想,袁否却一概予以拒绝,理由也很是冠冕堂皇,他绝不会放弃好不容易才在居巢安顿下来的十万淮南流民,为了十万生民,他不惜与孙策玉石俱焚!
袁否都这么说了,那些文武官员也就无话可说了。
袁否的话,在有心人的传播之下,迅速在城中扩散开来。
城中的百姓听闻之后,大为感动,纷纷感佩公子否仁义。
既然决定了要通过此役邀买人心,更笼络天下士子之心,袁否便索性演戏演全套,在箭伤尚未完全痊愈之时,便执意前往工地与百姓一起修缮城防。
袁否的亲力亲为,极大的鼓舞了军民百姓的士气,尽管暴雨如注,可城防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
“嘿呀,吼呀。”
“嘿呀,哼呀。”
“嘿呀,吼呀。”
一浪高过一浪的号子声中,袁否袒胸露腹,带着二十多个民壮,抬着一块足有两千余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挪往城头走,暴如雨注,冲刷着袁否单薄的身躯,裹在右肩上的纱布不住渗出血迹,却又被雨水给冲洗干净。
沿着马道一步一挪往城头上走,沿途遇到的官民士卒纷纷驻足,向袁否躬身行礼,袁否能够感觉得到,这些官民士卒对他的尊敬都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这些苦头终究没白吃,他的仁义、爱民的伟岸形象,正在一点一滴的形成。
没错,就是仁义爱民,这是刘晔给袁否设计好的方略。
既然左右都要去冀州,既然左右都要把庐江让给孙策,既然左右都要把那些不愿意跟着他走的官员士族留在庐江,那就通过庐江来将利益最大化,那就通过庐江之战,通过庐江的几十万百姓以及士族豪强,让他袁否仁义爱民的名声传遍天下!
好不容易将巨石抬上城头,袁否累到几乎虚脱,一屁股就跌坐在城头。
纪灵便赶紧冲上前来,一把将袁否搀起,劝道:“公子,你已经累了,快回去吧,这里交给臣等就是了,老臣保证,一定在江东大军到来之前将城防修缮完备。”
“是啊,公子,你已经很累了,你就回去歇了吧,这里交给臣等就行。”
“公子,你可是我们庐江之柱,可不要再淋雨了,你要是淋出病来我们依靠谁去。”
“公子,小人求你了,你是万金之躯,快回去吧,这些粗活交给我们来做就行了。”
看到袁否摔跌在地,附近的官民百姓便纷纷上前来劝说,有几个年长的老者说着说着就动情的流下泪来,袁否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们活这么久,只怕是从未见过能和他们这些**同甘共苦的郡守吧?
(分割线)
不远处,刘偕、刘威叔侄披着蓑衣,正在搬滚木。
刘勋让贤之后,袁否仍令其驻守皖城,不过刘偕、刘威却被调来了居巢。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袁否可以允许刘勋留守皖城,却必须分散刘勋的势力。
尽管满心不愿,刘偕、刘威叔侄俩却也只能赤膊上阵,没有办法,连袁否都亲自走上城头参与修缉城防了,还有谁敢坐在家里?
看到了这一幕,刘偕小声对刘威说:“兄长会输给公子否,看来并不冤哪。”
刘威从鼻孔里轻哼了一声,恨声道:“假仁假义,这不过是袁否小儿收买人心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