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66小说网 > 明末火器称王 > 第104章 战争准备

第104章 战争准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就在金士麒回到迁江十天之前,从山海关而来的三个千户所的万名民众也终于抵达了迁江。

那是很艰辛的一段旅程,长达半年时间,行程数千里。他们由大运河南下,逆长江而上,又沿着湘江一路奔波,穿越了帝国南方的崇山峻岭,数次与流寇山民冲突。几经磨难和病痛,有十分之一的人死在路上。

直至天启六年九月初六那天,他们终于抵达了南丹卫。

几乎就在那几天,藏宝港的2000户民宅先后都竣工了。在金士麒的“工厂化生产”的规划之下,仅仅两个月他们就完成了那浩大的工程。虽然那只是简陋的竹木土混合结构的“排屋”,但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军户都分得了房舍,都有了自己栖身之所。随后的几天,他们被划分了职业、分派了田产。

简直就在一瞬间,藏宝港就从一片工地化身为一座“鲜活的”城镇。它真真实实地屹立在红水河南岸,生机勃勃。

……

金士麒回到迁江当日下午,他不顾旅途劳累,跟妾室只亲热半个时辰,随后就赶往大营。他召集了藏宝港所有“把总”以上级别的军将们,商讨备战事宜。

他离开迁江将两个月,对南丹卫的军情几乎一无所知,到那些兄弟们更是亲切。没成想,查应才和金士骏两位重要角色都不在迁江——金士骏去了柳州办事,而查应才去了南丹卫的“总部”三里屯,却找南丹卫的大头领白指挥使谈判。

据说,白指挥使最近做了几件很混蛋的事儿。

首先是银子的问题。

两广总督宣布广西诸军进入备战状态之后,也派了一批军费下来,总计0万两。身为广西规模最大的世兵部队,南丹卫分得了其中的4万两。

南丹卫的兵马进行了“作战整编”,被分为了2个“营”,其一是爱晚楼兄弟们的“迁江营”,其二就是南丹卫其他5个老千户所拼凑而成的“三里营”。两个营兵力相近,各有2000人。但白指挥使却只分了万两银子给迁江,这不是欺负人嘛!

最可恶的是:白指挥使事先不说如何分银子,只命令查应才等人迅速招募山兵,把他们名下的兵额补齐。现在人招来了,白指挥使却说只给万两银子。

那些山兵们都是从从藏宝港的6千建设大军中挑选出来的,可谓是“4里挑”,他们的身体素质、开化程度都很不错,价格当然不能便宜。万两银子,仅够那600山兵的半年银饷,连装备费都不够,现在那些新招募的山兵只能使用竹枪木盾,简直跟玩具一般。

爱晚楼兄弟们分析:白指挥使那老家伙一定是知道他们藏有大笔银子,想要借机榨干他们。

除了银子之外,还有更可恶的。

金士麒一伙儿人千里迢迢迁来南丹卫,是接替南丹卫在贵州战争中被全歼的那个千户所,理应也继承那个千户所的全部财产和军备。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批物资——大约0门火炮都被白指挥使吞没了,被他运到了嫡系的“三里营”。据说那个营将由他的儿子担任都司,那老头恨不得把南丹卫的锅碗瓢盆都塞给三里营。

金士麒劝慰兄弟们,说那些火炮他早就听说过。那些火炮是早些年——大概00多年前南丹卫自制的,都是些百来斤重的轻型土货。质量低劣威力可怜,随时会炸膛,连鸡肋都算不上。即便是白给,咱迁江营也不上眼。

季锐副千户却说,“咱要不要那火炮是一码事,但白指挥使这举动,太让人心寒了。”

姚孟阳千户更是一语道破:“一叶知秋啊!等以后开战了,送死的活儿都是咱迁江营的,最后的功勋封赏都是他三里营的。”

“姚贤弟多虑了。”金士麒笑道,“打仗这种事儿,关键是谁会抢戏。”

对于平叛胡扶龙一战,金士麒很是期待。他是军人,他手里握着半个南丹卫和广西唯一的水营部队,他野心勃勃,他需要有一个足够宽阔的舞台展现他的价值。

贵州的战争虽然庞大而残酷,但毕竟太遥远,据说要朝廷准备两年之后再进行战略性进攻。而胡扶龙这家伙却送来了一个好机会。时间恰到好处,强度恰到好处,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离家近”——那叛贼距迁江只有00多里地,打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

这简直是一场为金士麒“量身打造的”战争。如今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组建部队、研制兵器、储备军资。等战火熊熊燃起,他们的力量就会迅速膨胀。

所以,在天启六年九月的当下,金士麒怀着极其乐观的态度等待着那场战争的来历。他劝慰着兄弟们:想想辽东的窘迫,那刺骨寒冬,那大军压境,那死里求生的危亡……相对于然,眼前这些困难真是屁都算不上。我们必将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能获得多少的战利品——是满载而归,还是两手空空。

“兄弟们,忘记那几十门小破炮吧,哥哥我有更好的装备给你们。”

金士麒一番侃侃而谈,众军将们的心热了起来。随后,军官们便把“迁江营”的编制向金千户报告。

七月份迁江“水陆分兵”时,陆营分得了400名精兵,现在又招募600当地的山兵,总计有2000人。其中作战单位是个“骑兵大队”和4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各由名“把总”军官统领。

原本计划中还应设立一个“炮兵大队”,可惜那些炮……没了。

迁江营的编制中,将“大队”作为标准的战术战斗部队,每个大队都能承担独立的作战任务。迁江营的主官是都司查应才,其下设立两名“千总”官,由金士骏和魏广良担任。两名千总名下没有固定的部队,而是根据战术规划,临时统辖几个大队。

金士麒很欣慰:这“大队”之类的编制,正是数月前他设立柳州水营时选择的名词,查应才哥哥果然沿用了,听起来真是顺耳。

“骑兵大队”下属个中队,包括个重骑兵中队、个轻骑兵中队、个的辎运中队,每个中队各00名兵员。

所谓“重骑兵”,只是装备了半身铠甲和圆盾,马匹有简单的防护,总体上并不算“很重”。但在南疆这亚热带的战场上,这是少见的厚重装备。这些重骑兵可以进行突击作战,甚至只要在敌人的面前展示他们完备的铠甲,就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另外一队“轻骑兵”则负责侦查、猎杀、追击、传令各种任务,堪称多功能兵种,宛若瑞士军刀一般的存在。

迁江营的骑兵规模不大,但却有一项优势:他们从辽东带来的400多匹军马。那些蒙古马在北方只是寻常货色,但在广西却成了“高头大马”。对比广西当地的马种,它们在速度、敏捷、抗性、操控性、冲击力方面都凸显优势。

另外就是步兵,战争的中流砥柱。

迁江营是“轻装步兵”部队,其主体是4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下辖2个“步兵中队”、个“弓兵中队”和个“缁运中队”,再加上“把总”直属的旗鼓、军令、斥候、医工、勤务人员,每个大队兵额440人。

对于步兵的编制,金士麒和诸军将们早就研讨过许久,最终确认了步兵的主要武器应该是“火铳”,至少占据4成的比例。火铳齐射的有效杀伤距离超百步,若是近战,又可以在火铳上安装“铳剑”充当短矛,可谓是全能型兵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