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巴王宝玉!”小仆明显一愣,却也没敢收王宝玉的铜钱,转身便往里走,同时说道:“且容稍等!我这就去通禀先生。”
这前后的反差也太大了吧!王宝玉一时间弄不明白,还是火丫看出了端倪,解释道:“你如今打扮与我无异,他自然认不得你。”
原来是因为这身小厮的装扮才不受重视,看来以前自己来的时候,也是有一套好行头,搞不好也像诸葛亮一样的打扮。
庭院内的琴声戛然而止,几分钟后,一位瘦小枯干的老者在小仆的陪伴下走了出来,长袍穿在身上松松垮垮,老者眼睛不大,却格外有神,两道眉毛短而浓密,却有几分气势,胡须不长,显得下巴有点尖。
“这位就是水镜先生。”火丫一旁小声提醒道。
“水镜先生您好!”王宝玉连忙拱手道。
“宝玉,别来无恙,因何如此打扮?”水镜先生一脸迷惑。
“路上遭遇劫匪,被抢了衣物。”王宝玉撒谎道。
“唉,纷纷乱世何时休,只待平地起惊雷。”水镜先生叹气道。
跟着水镜先生一路进了庭院,里面遍地种着竹林,还有一丛丛的花草,甬道是光滑的石板铺成,那栋二层小楼的门侧,有一处石桌,上面放着一把颇有年岁的古琴,看来刚才老先生正是在这里抚琴解闷。
来到门前,水镜先生吩咐那个小仆领着火丫去吃饭歇息,自己却带着王宝玉进入了小楼。
厅堂异常宽敞,足有好几百平米,横成行,竖成列,摆放着不少案台木凳,正前方有一处稍高的台子,上面有一张非常宽大的木桌,上面的竹简书籍堆了好大一堆,而对面的高墙之上,悬挂着四个大字:文以治国!
这里应该是水镜先生教书的学堂,而“文以治国”这四个大字,却说明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似谦和平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野心。
事实证明,王宝玉的判断并没有错,司马徽的众多学生,在后来的三国纷争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除了徐庶、诸葛亮,还有被水镜先生兄弟相称的庞统。
水镜先生在上面坐下,招呼王宝玉也落座,那名小仆安顿好火丫后,却又颠颠的跑了进来,奉上了两杯清茶。
“宝玉,你父王连,也曾在我门下求学,其人才不可量,只是不知今日身在何处,实在可惜。”水镜先生抿了一口茶,开口道。
王宝玉当然明白这是水镜先生客套,只是在他的记忆中,并不记得自己这个父亲王连在历史上有什么记载,他谦虚的拱手道:“先生谬赞了,家父之才,尚不及先生的十之一二。”
不能不说,赞美的力量是强大了,水镜先生的脸上也露出了得意之色,又问:“孔明先生近况如何?”
“还在每天勤奋学习圣人之言,只待有日乘风而起。”王宝玉文绉绉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