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方腊思考数字之时,南国尚书王寅来到他的身后,附耳说了几句。
得到王寅的提示后,方腊狮子大开口道:“两千石米,火器五千!”
宋时一石大约为97KG,一亩上好的水田可以产出三石的粮食,次田仅有一石的收成,方腊要的粮食着实不少。
李南皱眉思考片刻,摇摇头道:“新式火器我们也才刚开始制造,五千太多了,给你们两千。”
方腊和王寅所说的数量,原本就有不少等着讨价还价的水份,听到李南如此说,方腊当即说道:“火器两千可以,但是粮食要再加一千石!”
如今交趾、占城和大理三地,都开始毁林造田,广泛的种植三季稻,粮食对于李南来说真不算事,他也没有继续讨价还价,当即答应下来。
方腊得到李南的许诺,顿时大喜过望,现在最让他发愁的就是该如何填饱手下军队的肚子。
余道安可以不思进取,锁城享受;有仇道人可以带着手下吃人,但是还梦想当皇帝的方腊可不敢这么做,所以能跟李南达成交易,这也算是暂时救了他。
三千石粮食将近三十万吨,这个数字看起来极多,但实际上要看多少人吃。
在没有什么油水的时候,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一斤饭很轻松,二十万人一天消耗的就是一吨,号称百万之众的明教,一天需要多少粮食?
就算方腊不给其他明教的舵主分配,只供应自己和心腹手下的部队,那从李南这里得到的三十万吨粮食,其实也维持不了多久。
战争打的就是士兵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后勤保障,庞大的军队也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这也是李南一直没有招募大量士兵的原因。
双方谈妥了条件之后,李南亲笔手书一份信函,命令占城的阿莎和阿特米西亚率领所有船只,将粮食从海上运到杭州。
仔细的检查了李南所写的信件,王寅点点头示意其中并无密语暗记,方腊和其他人这才都松了口气,有了这批粮食后,就可以解决明教大军的燃眉之急了。
双方各取所需,一时间其乐融融,而李南忽然笑了笑,谈起了另外一笔交易。
喝了一口酒水润润喉,李南询问道:“方教主,请问你麾下的百万大军,到底有多少能真正上战场的兵士?”
这种问题算是一方势力的军事机密,因此方腊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五十万总是有的。”
“哈哈哈……”听到这个答案,李南不禁在心中暗笑,方腊这个牛皮吹的真是太大了。
根据李南的估算,明教这种从聚众造反搞起来的部队,真能打仗的人数都不会超过十万,不过现在毕竟在人家屋檐下,他还是选择给方腊留些面子,没有当面拆穿。
“既然只有五十万兵士,那岂不是说另外七十万不但没什么用处,而且还浪费粮食么?”
方腊大义凛然的反驳道:“镇南王此言差矣,凡是我明教子民,在我南国都有一席之地!”
“哦,请恕本王失言。”李南表示完歉意后,面带惋惜之色叹道:“本来还想跟方教主谈些交易粮食的生意,既然这些人如此重要,那只能罢了。”
“粮食?”听到忧心久已的两个字后,方腊连忙说道:“镇南王,此时也无别事,不如说来听听。”
李南有些无奈的说道:“岭南之地诸位应该也知道,自古以来就不受重视,可谓是地广人稀。原本我打算用粮食换些种地的人手,可是这些流民在方教主眼中如此重要,我也不好强人所难,还是算了吧。”
刚才还将那些明教子民挂在嘴边的方腊,听懂李南话中之意后,当即毫不犹豫的问起价格:“镇南王,一个人可以换多少粮食?”